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党建引领扶贫: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

    信息发布者:佰二村
    2018-02-05 13:23:13    来源:《内蒙古日报》 徐永升   转载

       

    Q8lI-fxirwnr7006369.JPG

         去年以来,赤峰市委按照“党组织引领、党员示范带动、合作社服务、产业发展支撑”思路, 层层分解任务压实扶贫责任,推进产业扶贫筑起增收支柱。

        1月4日,在赤峰市翁牛特旗阿什罕苏木,一场以“传承根登精神,做新时代模范党员”为主题的党建工作现场会正在举行。全苏木6个嘎查的党支部书记和党员代表来到“全国第一个畜牧业合作社纪念馆”,缅怀合作社缔造者根登的事迹,学习他的创业精神。“习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,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,我们感同身受,根登就是靠艰苦奋斗才让牧民们过上了好日子!”阿什罕苏木党委书记满都夫介绍,去年乌兰敖都嘎查发扬根登精神成立旅游扶贫合作社,新建的宝门银沙海旅游景区,当年就实现旅游收入25万元,目前,全苏木6个嘎查也都实现了集体经济零的突破。

        苏木党委抓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扶贫,嘎查支部抓特色产业扶贫,党员带动种养业扶贫,如今在阿什罕苏木,这种层级分明的引领模式,实现了党建与扶贫工作的共赢。阿什罕苏木是赤峰市“党建+”扶贫模式的一个缩影。去年以来,赤峰市委按照“党组织引领、党员示范带动、合作社服务、产业发展支撑”思路, 层层分解任务压实扶贫责任,推进产业扶贫筑起增收支柱。目前,全市692个建档立卡贫困嘎查村已经有171个出列,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.23%。2017年全市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11.7亿元,实现5.8万贫困人口脱贫。

    bd9ac3a423623ddee28924c80a4e5c44_2.jpg

        林西县招商局干部李良,是大井镇大榆树村的“第一书记”。去年,他联系北京企业在村里发展万亩沙棘种植项目。贫困户户均种植沙棘10亩,盛产期后每亩纯收入能达到600元以上。去年以来,赤峰市委实施“回报家乡”计划,培育出了一批脱贫致富的“领头雁”。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本乡本土的退休干部、大学毕业生、退转军人、外出创业人员等回村任职、回报家乡,引导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;从县、乡机关精准选派1900多名干部担任嘎查村“第一书记”,帮助嘎查村强班子、带队伍、理思路、上项目。去年以来,全市已引回220多名各类“能人”回村任职带动产业发展,引导1839家企业到贫困嘎查村投资兴业,“第一书记”累计帮助嘎查村规划和落实项目资金3.3亿元。

        为了增强嘎查村党组织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,赤峰市在农区全面推行以“嘎查村党组织+合作社党支部+产业基地+农牧民”为主要内容的“1+3”党组织引领发展模式,在居住分散的牧区推行“党员中心户+协会”模式,把农牧民组织起来,流转土地集约经营,增加产业收益。目前,全市有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8700多个、“党员中心户”970多户,覆盖75%的农牧民。集体经济的发展,提高了嘎查村自身造血功能, 2017年,全市共计整合各类集体经济发展资金2.4亿元,为每个集体经济“空壳村”“薄弱村”落实集体经济项目。目前,市里已全面消除集体经济“空壳村”,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嘎查村比例达到21%。

        农村党员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带头示范效应。去年以来,全市农牧民党员领办合作社1205个、家庭农场250个,带头发展产业项目2800多个。在党员和驻村干部、“第一书记”、联户干部的帮扶下,实现了扶贫项目的精准对接。2017年,有9.5万名贫困群众进驻扶贫产业园区生产经营;2016年以来有2.4万人通过“产业园区+易地脱贫”模式实现易地脱贫搬迁;探索资产收益型扶贫,全市投入资金2.1亿元,覆盖6.5万贫困人口。赤峰市委结合农牧民党员“比实干、比担当、比奉献”活动,设立党员帮扶志愿岗,帮助能人党员与贫困户精准对接,积极引导党员大户充分利用产业扶贫优惠政策,通过“一对一”“一对多”等形式,与贫困户结成产业增收联合体,帮带贫困群众脱贫。目前,全市农村牧区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2.4万多户,评选“党员示范户”6100多户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